学校logo

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寒假“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03-06 浏览人数:385
校属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省情,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工部、省教育厅等上级单位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15年寒假 “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明志修德实践报国 笃学奋进淬炼青春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和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社会调查中发现新知、掌握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我校成立 “体验省情、服务群众”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组 长:刘耀辉
副组长:蔡建英 申彩芬 侯瑞山 郭殿明 王 滨
成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伟 王 欣 王 祥 王 莉 田文彦 付立新 石金利 吕科建 朱晓玲 李 光
李 伟 李 蕊 孙永义 张凝宁 杨旭辉 赵 强 赵 磊 秦 晋 贾 微 唐雪雷
董腾云 蔡壮华 潘军明
各有关单位要成立由党总支领导、行政领导、分团委书记及专业教师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的社会实践工作。
四、实践地点与活动形式
按照“安全第一、就近就便、服务本土”的思路,采取科学方式,确定实践地点。集中组队实践相关要求为:
1.按照就近、就便、量力、安全的原则选定实践区域,自主联系实践地点。充分考虑实践期间的严寒天气,充分考虑实践地的交通、生活环境等客观因素,充分考虑师生实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原则上在所在市区域内联系实践地点,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市、县范围内就近开展实践活动。
2.按照高效、务实、灵活的原则,各实践小分队可采用到实践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为“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调研提供平台,支持有基础的学生科研课题的成果深化,鼓励能够发挥我校专业特色的实践项目。
3. 青年骨干教师、学生党员、团学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个别分散实践活动。个别分散实践师生要重点做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讲,通过微博进行活动展示、互动和宣传。各分团委要对参加实践活动学生提交的《鉴定表》、个人心得、调研报告等成果进行整理和统计。
五、活动内容
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继续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校级重点项目团队、学院组建的回乡配套小分队和个人自主实践调查等层面。参加活动的师生要通过政策宣讲、调查研究、志愿服务、实习见习、家庭体验等形式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提升活动实效性。
1. 政策宣讲类
青年师生,特别是党员教师和大学生党员,要深入到农村基层,采取群众喜爱的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搞好宣传,努力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的惠民富农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让群众知党恩、念党恩,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以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我党方针政策实施及开展。
2. 社会调查类
各重点分队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各项重大部署,注重从城镇化建设、三农问题、教育改革、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社会普遍关注、对经济和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政策中,选取细致切入点作为调查主题,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座谈访问等形式开展调查和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形成调研成果。
3. 志愿服务类
为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鼓励学生发扬志愿服务的优良传统,深入乡村社区,关爱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低保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亲情陪伴、帮扶助困活动;为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等志愿服务;鼓励各小分队在深化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与服务主题相关的调查研究,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个人分散社会实践师生可在家乡所在地开展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
4. 实习见习类
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广泛组织学生走进工厂企业和实习基地学习参观,开展就业实习见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用人需求,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学生积极寻找专业相关实习、见习岗位,增强专业业务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今后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5. 感恩父母类
针对个人分散社会实践,学生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合理安排暑假生活,为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向家人汇报一下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陪父母聊聊天交流情感,为父母减一分辛劳、送一份亲情、添一份温暖,感恩父母的抚养和培育,树立成人意识,争做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
6. “我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做贡献”主题实践
主动联系、对接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典型乡村,重点围绕“我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做贡献”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乡村规划行、乡村文化行、乡村旅游行、一村一品行、特色民居行、美丽庭院行、洁厕环保行等特色活动,增强针对性,确保取得实效。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有关单位要对社会实践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根据通知要求制定社会实践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各阶段工作。做好社会实践相关工作的组织和咨询,引导广大学生珍惜有限的实践资源和机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二)有效引导、讲求实效
要把握实践育人的特点,校团委将结合社会实践要求开展培训;各分团委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参与活动,紧密结合本次活动主题、学院专业特色及学生成长需求,精心选题、组队。团支部要结合培训内容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类自主团日活动,学习个人社会实践优秀案例,积极探索个人分散社会实践的开展方法,拓展个人分散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统计个人分散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并进行集中展示。
(三)落实保障、广泛宣传
做好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物资、经费的保障落实工作。对实践团队开展的外联活动、自制宣传物品严格把关并审批注册,对学生外出实践进行过程监督,对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向组织部门报告。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增强安全意识,预防意外发生,遇到突发事件沉着应对,及时上报。另外,广泛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扩大社会实践影响辐射范围。实践前期,利用学校媒体营造实践氛围。实践中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推广优秀的实践活动,将活动的社会影响和育人效果最大化。
(四)做好总结,孵化成果
做好实践后期材料整理、成果撰写、经验交流、评优表彰等工作,通过实践后期分享交流活动继续提升社会实践的育人功效。探索项目的成果转化工作,认真总结活动经验,使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七、时间安排
1. 2014年12月9日—12月16日,各相关单位对寒假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宣传、动员。下发社会实践《鉴定表》和《介绍信》。
2. 2014年12月16日—2015年1月17日,完成重点小分队申报、答辩、立项公示和培训工作。
3. 2015年1月18日-1月31日,开展活动。重点小分队在活动开展期间至活动结束后一周内,报送活动图片、视频、师生日志、活动新闻稿等材料,各团队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在微博上进行展示和互动。
4. 2015年2月18日之前,重点小分队报送总结、调研报告、媒体报道情况等成果。
5. 2015年3月6日前,各分团委统计上交社会实践《鉴定表》。
6. 学校将根据活动情况进行表彰,并将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报省、市进一步表彰。
联系人:秦晋
电话:87207810
电子邮箱:sjysanxiaxiang@163.com
新浪微博:石家庄经济学院团委
人民微博:石家庄经济学院团委
QQ群:289090204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