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甲型H1N1流感消毒知识要点

发布时间:2009-09-22 浏览人数:339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00mL/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醚和甲醛也均敏感,10g/L、1mL/L汞处理3min,750mL/L乙醇5min,1mL/L盐酸3min和1mL/L甲醛30min,均可灭活该病毒。甲型H1N1流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
一、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案
(一)消毒原则:学校的预防性措施以清洁为主。
甲型H1N1流感流行区的学校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
对特定场所,在特定时间可以进行全方位消毒。也可根据疫情警报的等级采取对应的消毒处理。
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无法使用物理方法的,可采用化学的方法。如进行空气消毒,应选择连续的物理消毒方法。
(二)消毒对象
1、需要日常消毒的场所和物品
床单、被罩、浴巾、毛巾;卫生间的马桶、浴缸;厨房餐厅的餐饮具、厨具;《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的需要消毒的物品。对于大型教室、会议中心等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
2、需要日常清洁的场所和物品
所有水平的物体表面,例如楼梯扶手、门把手、地板、电梯间、柜台、桌子、椅子、每天至少使用清洁剂和热水清洁一次。
3、不需要针对甲型H1N1流感消毒的场所和物品空气、墙面、下水道、书本、试卷。
(三)消毒方法
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和浸泡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对食饮具可用流通蒸汽消毒20min(温度为100℃);煮沸消毒15——30分钟;使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消毒后温度应降至40℃一下方可使用。对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后清水冲洗、空干保存备用。
衣服和被褥应勤洗、勤晒,消毒可用加热的方法,也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涤剂清洗衣物。
卫生间、厨房和居住的房间要经常打扫,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
二、如确定学校为甲型H1N1流感的疫点,应按照疫点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由专业的消毒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1、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没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毫升(即每立方米用纯过氧乙酸1克),使用过氧乙酸熏蒸器进行消毒,也可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熏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对于体积较大的房屋,密闭后应用2%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8毫升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候即可开窗通风。应确保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安全,防止爆发流行。
2、衣服、被褥、书报、纸张: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和书报、纸张等,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1小时——2小时。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小时——6小时;或用高压灭菌进行消毒。
3、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每病床须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500mg/L——2500mg/L有效氯溶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将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放入消毒液中,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消毒后可直接倒入病房卫生间。
4、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3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三、各单位在加强消毒工作的同时,应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并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下面是《体温监测记录表》和《消毒登记表》,各单位可自行下载,以便记录。

石家庄经济学院防控领导小组
2009年9月19日

:《体温监测记录表》
《消毒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