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河北地质大学“京津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人才培养与改革” 座谈会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召开。座谈会旨在探讨新时代下地质工作的转型,探讨地质工作的双重化,如何实现自然环境与资源并重,如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探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推进地质人才培养等问题。
座谈会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召开
座谈会由我校王凤鸣校长主持,副校长南振兴、侯书文出席,到会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名誉校长李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特聘教授刘嘉麒,古生物学家、我校特聘教授季强,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毛景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张宏、“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申旭辉、松科二井”工程总指挥张金昌以及各行各业取得优异成绩的杰出校友。
王凤鸣校长首先介绍了学校2018年取得的各项成绩,他说,学校继2006年之后,又接受了一次教育部的“大考”,专家组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学校的成绩,也客观而中肯、精确而深刻地指出了学校存在的问题。学校这几年在科研方面进步比较明显,得益于在座的各位校友,各位院士的大力支持。师资队伍也进步明显,除了引进刘嘉麒院士、季强教授、徐备教授之外,还引进了大批重点院校的博士,相信他们在不久将会为河北地质大学在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做出突出的成绩。与此同时,学校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疑惑,希望各位校友、院士、专家能够在未来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多提宝贵意见,常回学校指导工作。
我校名誉校长李廷栋院士发言。他说,河北地质大学自1953年建校来,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武强院士,侯增谦院士及毛景文院士均毕业于我校。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学校如何更上一层楼,还需深入思考,除了紧跟时代的脉搏,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还要紧抓根本,着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广泛的吸取知名教授,为我们国家地质事业,地球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侯增谦校友作为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简要介绍了国家自然基金的相关工作,希望能够和学校在一些重要项目上,共同探讨一些重大的科学问题。申旭辉校友作为张衡一号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介绍了张衡一号卫星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定位,以及即将启动的张衡二号卫星的概况,希望未来能够和学校相关专家及校友就灾害预警等自然科学问题有更多研讨机会。随后,到会的各位嘉宾、校友也纷纷发言,介绍了近年来在各自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为母校在学科定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献言建策,盼望母校继续发扬传统,彰显办学特色和水平,努力建设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型多科性大学”。
王凤鸣校长最后表示,学校将不忘嘱托,集各级专家、校友们之力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使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并在新春来临之际,代表母校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图片:由校友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