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名单,河北地质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等11门课程获批2023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截至目前,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结晶学与矿物学
课程负责人:张敏杰
课程团队其它主要成员:王芳、王青春、段培新
开课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建设于我校建校初期,是地质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晶体的结构和矿物的基本性质,课程既是沟通地质学类后续专业课的桥梁,也是同学们进入地球科学前沿领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课程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创新,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创新一内核”混合式教学创新设计,包含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创新和课程思政内核。近年来,围绕课程建设,课程组完成及承担教改项目近十项,获得国家级教学竞赛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发表教研论文5篇。
宏观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牛晓耕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丁欣、张国丰、马慧景、穆书涛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
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及其规律,内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提升学生分析经济问题、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时代使命感。近五年来,围绕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持续深化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团队获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成员获讲课比赛省级三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 1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1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研论文10篇,出版教材1部,支撑申报获批省级科技创新智库2家、研究基地 1 家,指导学生参加经济学虚拟仿真等大赛获奖总计43项(其中全国一等奖 5 项)。
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负责人: 曹慧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邓兴平、胡洁、胡海川、王楠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设计线上课前预习资料和课后拓展学习资源,将专业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专业课程的政治导向和育人功能,持续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和课前课后在线学习资源,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经过多年建设,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9年被评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被评为一流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获批省一流课程。教学团队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依托教学平台,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线上丰富学习资源,增强了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程负责人:李霞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王楠、李文奔、王培崇、赵占芳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组坚持以“立德树人、守正创新”为根本,依托我校办学特色,秉承“产出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过程多元化评价、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增强价值引领,形成了“五维一体全方位、教学评改可持续、逐步递进”的创新思路。课程获批2021年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教学团队荣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在河北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河北省首届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课程以“跨学科实际问题”为导向,以“算法设计方法”为主线,依托学习通、头歌实践教学平台开展课程资源建设,自主研发“智慧教育考教分离平台”,开展课程题库建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落实全过程多元化的评价反馈机制,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负责人:邢秀青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都沁军、单永娟、高春艳、牛建广
开课单位: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
课程简介:《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本团队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具体包括基础知识模块、计划编制模块、过程控制模块,并增加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绿色施工管理等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内容有效融入,通过案例导入、视频欣赏、小组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实现思政内容入脑入心。《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取“课堂理论讲授+课外自主学习+校内项目实训+校外工程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类别: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课程负责人:姚玉斐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田谧、唐霞、周亚同、徐光惠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简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是我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核心课程。课程面向所有专业的本科学生开展。近年来团队成员共获得省级教学奖励4项、省级科研奖励2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等教学研究项目5项。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两个相结合”的综合实践基本模式,即实践教学内容与思政课理论教学相结合、课堂实践与校外综合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馆校结合”的大思政课育人资源,借助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河北省档案馆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发挥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将地质精神等内容融入实践教学,通过实践体悟使学生达到“知、信、行合一”,以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使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实践体悟,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
创意与传播实务
课程负责人:赵志策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韩文举、陈慧娟、郑新涛、钱越
开课单位:艺术学院
课程简介:《创意与传播实务》是基于教学融合、课程融合、产教融合,面向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与社会实践并重课程。教学团队整合了校内外含政府部门、行业头部知名企业在内各行各类的实践资源,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多区域、多领域、多机遇的综合性社会实践平台。课程采用“本科双师制”、“本科组会指导制”的授课模式,由两个专业的教师共同完成理论授课,同时邀请企业项目负责人担当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实践。课程自2018年开设以来,师生共形成了180余项整合方案,80余项乡村振兴方案;学生投入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优秀和良好学生比例持续增加;学生参加教育部认定大赛、行业有影响大赛比例增加,获奖百余项;教师发表相关论文4篇,出版专著1部。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课程负责人:陈康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郎旭娟、高志娟、刘宁、李安娜
开课单位: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课程简介:《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我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基于新工科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理念,紧密围绕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有关问题,通过实际水文地质现象以及典型案例,结合学科研究前沿,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等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对地下水有关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本课程团队成员获第二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有3名教师获“冀青之星”称号,发表高水平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0余篇。
足球运动与健身
课程负责人:张杰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高光琪、胡健、吴振超、石磊
开课单位:体育课教学部
课程简介:《足球运动与健身》2018年立项为校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2020年在超星学银在线上线运行,2023年获批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课程团队出版配套教材2部。课程是在“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以及“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共筑“中国足球梦”的背景下提出并设置,课程创建了“兴趣—问题—理论—实践—应用—创新”六环相扣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能动力,提高学生思考与理解力。课程落实了“认识足球、运用足球运动”以达到“健身”效果的课程理念,课程教学中实现了学生从“认识”到“运用”,再到“参与”足球运动的学习过程,以达到健身目的和效果,传递足球生活与健康理念。课程将培养学生健身意识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并积极推进校内外共享。
3D打印技术与应用
课程负责人:姜乐涛
课程团队其它成员:李红超、杨春成、刘昶江、宋彦军、王定、陈赛
开课单位:宝石与材料学院
课程简介:《3D打印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课程,2019年建成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3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课程融合材料学、机械制造、计算机等众多学科专业,旨在为学生提供对3D打印技术的全景式了解,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课程以3D打印技术基础知识为起点,深入探讨了其核心原理及技术优势,引导学生探索3D打印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了3D建模技术和常用的软件工具以及3D打印机实操等,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从三维模型设计到打印实践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有所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开放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兴趣-问题-理论-实践-应用-创新“六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潜能,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创业、就业竞争力,达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
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
现代通信网络工程实训(5G接入网规划设计与基站开局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负责人:赵冬梅
团队主要成员:李明亮、李亚梅、邹芳、董建彬
课程简介:课程秉承“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结合太行山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利用本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网络规划设计,包括5G网络的架构规划、网络场景搭建、基站和机房部署、接入网与核心网网元IP规划、NF(Net Function)部署,业务验证调试、网络性能分析优化等。实验系统应用人机交互技术、3D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极大程度还原了山区复杂地理环境下5G网络工程实际场景和设备。将实际当中不易实现、不可逆的操作,转变为可反复实践、修正的高阶性实验,拓展了实验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