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logo

【地大年度盘点】河北地质大学2020年度科技工作十大新闻

发布时间:2021-01-16 浏览人数:130

2020年,在学校党委和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各二级学院、科研平台和全体科研人员的积极努力下,河北地质大学科技工作聚焦“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在深入挖掘科研潜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重大成果填空白

2020年,我校科研团队在多个专业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李英杰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EPSL)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蛇绿岩套中识别出一套早石炭世典型的洋内初始俯冲岩石组合。其中,前弧玄武岩(FAB)为中亚造山带首次发现。首次明确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早石炭世发生了洋内初始俯冲作用。团队提出的古亚洲洋东南段洋内初始俯冲模型,为完善板块初始俯冲动力学模型做出了新的贡献。

李英杰教授团队在国际地学顶级期刊《EPSL》上发表论文

丁毅团队通过多次野外考察和测量,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辉腾锡勒草原发现世界罕见的、保存最完好的、密集程度最高的玛珥式火山口群。对此进一步研究将填补我国地学界对负地形玛珥式火山口的认识空白,在寻找以基性、超基性、金伯利质火山有关的稀缺矿种上有实际意义,研究第四纪火山地质预防灾害发生对国家城市战略布局提供参考依据。该重大科研发现被央视《朝闻天下》、中国科学报、新华社等媒体争相报道,相关科研成果在核心学术期刊《地质论评》发表。

丁毅团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辉腾锡勒草原发现世界罕见的玛珥式火山口群

季强教授研究团队对收藏于我校博物馆的一件保存较完整的今鸟型类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其为一种比较进步的今鸟型类,并建立了新属、新种——呼伦贝尔兴安鸟(Khinganornishulunbuirensis gen.et sp.nov.)。该成果最近在国际SCI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Biology》)在线发表(DOI:10.1080/08912963.2020.1731805)。

季强教授团队在国际SCI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Biology》)发表论文

我校作为第六署名单位的“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CSES-IGRF 2020.0)入选新一代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IGRF-13。这是自IGRF开始更新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唯一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制作的全球地磁场模型,迄今唯一采用中国数据制作的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也是本次12个入选模型中唯一没有采用欧洲航天局Swarm卫星数据的模型。

“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加入全球地磁场参考新模型项目

二、国家奖项攀高峰

2020年伊始,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由我校校友侯增谦院士主持、我校教师高永丰教授作为第三责任人的项目——《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度,在省级奖项申报中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为奖励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加强科技成果奖励培育工作,制定出台《河北地质大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办法》和《河北地质大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实施细则》。

2020年我校科技成果获奖清单及获奖证书

三、交叉融合促创新

在2020年新建省级平台的申报与评审工作中,我校成功获批省级科研平台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这充分体现了我校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办学优势,对于学校发展、地方服务、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受聘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的6名国际知名学者被聘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0年,我校各科研平台参加了年度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也取得了进步。其中,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实验室被首次评为良,其他科研平台被评为合格。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管理,制定了《河北地质大学科研平台管理制度》(试行),并与各平台签订了平台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2020年科研平台建设成果

四、服务社会谱新篇

2020年我校共新立横向项目62项,到位科研经费1444.33万元。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省地矿局、河北省丰宁县、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通号工程局集团、中国二十冶集团、河北陆海钻井有限公司等先后签订了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或合作协议,与新疆自治区若羌县初步构建合作意向。这为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与地方开展深度合作,打造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校长王凤鸣与中国二十冶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秦夏强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上签字

王凤鸣与樊金田、秦夏强等与会代表为产学研基地揭牌

王凤鸣校长与桑爱民常务副县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王滨副校长与李保福院长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我校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北省地矿局签署三方地质调查院战略合作协议

我校科研团队在乌兰察布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中发挥了显著的智力支持作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批文,同意新建内蒙古乌兰察布国家地质公园。这是我校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又一重大新成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批文

我校科研团队在乌兰察布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中发挥了显著的智力支持作用

五、科学管理奠基础

为加强和规范我校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增强科研活力,发挥科研机构在促进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20年先后制定出台了《河北地质大学 “山海学者”评选办法》、《河北地质大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办法》和《河北地质大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实施细则》等多项科研管理规定。在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广泛征求科研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对《河北地质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河北地质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河北地质大学科研平台管理办法》、《河北地质大学科研论文分类办法》进行了修订并接近完成,使我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2020年,我校完成了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河北地质大学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共有委员29人,由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校领导、职能部门党政领导、院系部所领导及相关学科专业教授或研究员组成。经全体委员表决,王凤鸣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闫军印、王滨、赵永强三位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特邀毛景文院士当选为名誉主任委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河北地质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2020年修订)》,修订增加第二届校学术委员会下设学科建设委员会、科技发展委员会、学术道德委员会等三个专项委员会,分别围绕学科建设、科技繁荣、学术道德等方面切实开展工作,谋划我校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的战略性布局,整体把握学校办学的学术方向,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推进我校良好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创新国家级项目申报质量和申报数量提升方式。2020年组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论坛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论坛,共举办17场次全校范围内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沙龙活动。通过常态化的交流讨论,切实提升我校国家级项目申报水平,进而提高立项率和立项数量。为提高国家级项目的申报数量,采用了任务分解制,按照教学科研单位的学科特点、人员数量、博士数量、高级职称人员数量以及职能情况,为二级单位建议了申报数量指标,以确保我校今年国家级项目申报数量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本年度我校共参与国家级项目申报160项;省级项目申报273项。

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委员聘任仪式

规范科技管理文件,创新国家级项目培育模式

六、高智资源强助推

2020年,我校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毛景文院士、中国科学院侯增谦院士、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和两院李德仁院士作为我校院士工作站联系院士多次参与我校的工作,关心青年科研人员成长。侯增谦院士亲临学校为“第二届李廷栋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奖师生颁奖,李廷栋院士为获奖师生写下亲笔贺信。刘嘉麒院士和毛景文院士出席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毛景文院士受聘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学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德仁院士受聘为我校自然资源与环境遥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2020年多名院士来校参与科技工作

七、科研荣誉鼓人心

我校加拿大籍特聘教授丁毅荣获河北省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燕赵友谊奖” ,并接受了许勤省长的亲自颁奖。丁毅教授团队发现和论证了世界罕见的玛珥式火山口群,并在后续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为我校做出贡献。丁毅教授是我校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外国专家。我校尚国琲教授带领的“河北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科技服务团队”因在科技服务社会等实践方面的突出贡献,成功入选河北省教育厅“李保国志愿服务省级先锋队”。

2020年我校科研人员因科技服务社会获奖

八、学生科研育英才

2020年学生科技工作有序开展,完成了第十六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验收工作及第十六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校长奖评审工作。学生科协2020年组织参与河北省科技周活动、国庆科技艺术节,举办科普讲解大赛等各级各类活动9余场。组织开展第十七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申报系列培训会,对新一届科研项目的改革内容、申报材料、申报流程等进行详细说明,并特邀学术传播中心副主任周吉光为大家做学生科研申报书撰写培训。

2020年学生科技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为深入落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学生科学研究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高校科学研究优势和科研育人功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调动和引导校内有关资源加大对学生科技基金的投入,科技处创新开设第十七届学生科研联合基金申报计划。针对学生科研部分重点学科,联合我校相关基地、中心等科研平台,以联合基金形式进行项目申报。联合的基地为基金提供经费支持,并承担所资助项目的指导工作,所资助的各学生科研项目具体立项与验收管理工作仍由科技处委派校学生科协负责。学生科研联合基金的开设创新了学生科研的申报模式,为学生科技基金注入了更多资源,也为我校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创新资源共享提供了新思路。

2020年科技处创新开设第十七届学生科研联合基金申报计划

九、学术交流造氛围

注重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2020年主要组织了“太行论坛-京津冀南部崛起与石家庄都市圈建设专题研讨会”、“玄武岩纤维材料技术研讨会”、“智能传感-地下工程主题学术沙龙”、“长城研究课题交流座谈会”、“地球生物学论坛”、“河北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2020年青年论坛”等学术会议。全年共邀请两院院士、众多社会知名人士和相关领域科研带头人等校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报告57场。校内专家向各专业青年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共31场次。

2020年我校学术交流活动集锦

十、科研科普齐腾飞

我校博物馆被授予中国地质学会首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11月28日至30日,2020年地学研学导师培训班暨首批地学研学基地授牌仪式在湖北宜昌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举行。在11月28日的授牌仪式上,包括河北地质大学博物馆在内的33家单位被授予“中国地质学会首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场馆类”。

12月30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发布《关于命名“河北省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示范单位”的通知》。我校通过河北省自然科学学会推荐,成功入选2020年度“河北省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示范单位”。

我校获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和河北省“科技工作者之家示范单位”